资料转载

三日月和一期:简介和资料

螺旋的遗孤:

资料贴,主要处理一些关于这两把刀的常见问题


内文没有CP向内容可以放心食用


——————————————————————————




 三日月宗近,佩里


 


三日月宗近,佩表


 


丝卷太刀拵鞘,桃山时期


以上图片来源:E国宝https://www.emuseum.jp/top?d_lang=zh


太刀,铭三条,名物三日月宗近。刃长80.0cm、反2.7cm、元幅2.9cm。附丝卷太刀拵鞘,鞘长85.3cm。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三日月宗近的作者三条小锻冶宗近活跃在平安时代中期,这也是现在我们熟悉的日本刀形式刚刚出现的时代。宗近是公认的最早的在作品上铭有制作者名字的刀工之一,作为已经被后世传说化的人物,出身有诸多说法,在这里暂不细说。


古籍一般认为三条小锻冶宗近是永延年间(987年至989年)活跃在京都的名刀工,当时在位的是一条天皇。然而游戏内三日月宗近自称的诞生年份却是在十一世纪末,这点可能是参照东博提供的最新研究认为的这把刀的锻造时间(10~12世纪)。





 


图片来源:E国宝https://www.emuseum.jp/top?d_lang=zh


三条宗近的作品有“宗近”铭和“三条”铭两种,三日月宗近是“三条”铭的代表。


“佩表”方向指的是太刀佩带在腰间时向外的一侧,而三日月宗近的铭却是在另一面,以现存的刀中所见,三条宗近的“三条”铭常见于佩里,“宗近”铭常见于佩表。原因暂且不明。


这把太刀的刀姿——由刀柄至刀鞘口处弯曲幅度甚大,而先端处几乎不作弯曲、这种称为“腰反”的弯曲方式是打造于平安时代~镰仓早期的较为古老的太刀的特征。


三日月宗近这把刀的刃文中最大的特征是新月形的称为打除纹的纹路极多,这也是这把刀名字的来源。


三日月宗近的物打下方的刀身上有一处切入伤,也就是可能是由其他锐物劈砍造成的伤痕,因此三日月宗近有可能是曾经被用于实战中的。江户末期的历史学者饭田忠彦编纂的《野史》一书记载室町时期末期的公卿权大纳言日野内光曾经挥舞此刀在惠胜寺合战中奋战,但是这一段记载同时又写到当时本该已经去世的畠山卜山(尚顺)将三日月奉纳在高野山,所以可信度上有疑问。可以认为这一处伤虽然支持三日月曾经被用于实战中的推断,但是具体是由谁所持被用在哪一场战役中并不明确。“五阿弥切”这个名字也是出自日野内光所持的这一段记载。


同样的,这一处伤也难以用剑豪将军最后的奋战来解释,因为足利义辉将收集的名刀插在周围战斗的描写都出自江户末期及以后的创作,并不见于比较可靠的史料。公认的重要史料,同时期传教士弗洛伊斯所著的《日本史》中留有足利义辉在二条御所中战斗的记载,将军先是挥舞薙刀战斗,敌兵接近后拔刀奋战,最终不敌敌军势众战死。关于这把防身武器史料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从义辉的剑术老师塚原卜伝留下的言论和的同时期对义辉佩刀习惯的描述上来看,笔者猜测最后所使用的防身刀是一把打刀的可能性较大。


总之,三日月宗近在由秀吉正妻宁宁持有之前由谁所有,又是怎么来到宁宁手上的并没有清晰且可靠的记载。从作为高台院(宁宁)的遗物被赠与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到战后从德川家流出,三日月宗近在德川宗家度过了三百年以上的时间。此后三日月被德川家卖出,经过中岛家来到渡边三郎手上,刀柄可能是在这一过程中丢失的。渡边三郎因为身为钢材专家而对刀剑产生爱好并收集了大量的名刀,这些刀中很多后来由渡边三郎的儿子渡边诚一郎寄赠给东京国立博物馆。


三条宗近居住的地区在京都粟田口三条坊一带,也就是现在的京都市东山区粟田口锻冶町。粟田口又名三条口,是京都七个出入口之一的名字,也是连接京都和东海道以及中山道的交通要道。因为这个原因设立在这一带的粟田神社主要祭祀和旅行相关的神明,是祈求旅途平安的神社。粟田神社下辖的一个末社中供奉着锻冶业的守护神天目一箇神,三条小鍛冶宗近和粟田口藤四郎吉光。







……这就引出了镰仓时代在同一个地方兴起的另一派刀工。


粟田口派谱系上的开山祖师是粟田口国家,但是他并没有作品传世。粟田口国家的六个儿子合称粟田口六兄弟,都是相当高水准的刀匠。按照通行的说法六兄弟中长子国友、次子久国、三男国安都被选为后鸟羽院御番锻冶的刀匠,其中久国同时也担任后鸟羽上皇的锻刀师匠。六兄弟中的末子,粟田口国纲则是天下五剑之一,目前未实装的鬼丸国纲的作者。


藤四郎兄弟的作者,粟田口藤四郎吉光则是粟田口派中活跃时间更晚的成员,其出身众说纷纭,单是比较主流的就有粟田口国吉(鸣狐作者)的弟子、儿子、兄弟几种说法。因为缺乏带有纪年铭的作品活跃时间也并不确定,一般认为是正应(1288~1293)前后。


粟田口吉光与正宗、乡义弘并称天下三作,吉光短刀存世数量很多,从中也能看到吉光刀受重视的程度。虽然短刀的数量众多但是吉光并不是只制作了一把太刀,一期一振这个名字更多的是“一生最高的杰作”这样的意义。







 


 


现在,话题回到一期一振身上。


太刀,磨上额铭吉光,名物一期一振。现存刃长68.8cm、反2.6cm。御物,山里御文库 御剑库藏(宫内厅管理)。


一期一振的吉光铭是所谓的“额铭”,也就是将大磨上的刀剑的铭切下嵌进磨上后的刀茎中。关于一期一振的烧身再刃历来有两种说法,游戏中采用的是大坂夏之阵被烧,由初代越前康继进行再刃,也有一部分研究家认为是在明历大火中受灾。支持大坂夏之阵烧身,初代康继再刃这一说的研究家提出的证据是如果把大坂夏之阵之前和夏之阵之后的元和元年十二月的押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铓子的状态明显不同。 虽然这把刀没有公开展示过的记录也缺乏清晰的照片资料,但是根据文字描述,一期一振的保存现状是几乎看不出再刃的痕迹,粟田口派地铁细致的特征也很好的保留着,可见将其再刃的越前康继技艺精湛。同样,游戏中采用了秀吉磨上的说法,但是实际上押型记录显示磨上不会早于文禄4年(1595年),也就是秀吉去世三年前的时间点,所以这一说也有一定疑问。


一期一振的传承也是谜团重重。


越前朝仓家传来说具体细节不明,堺说认为本阿弥佑德在堺购入这把刀又由秀吉购买,毛利家说见于《毛利家记》,毛利辉元在天正十八年九月(1590年)将这把刀割爱献给秀吉。


现代的书籍中也有将朝仓说和毛利说组合起来认为一期一振不知经由什么样的途径从朝仓家到了毛利家,又被献给秀吉。


丰臣秀吉替换了一期一振拵上的目贯和笄,收纳于“一之箱”中。大坂夏之阵中包括一期一振在内的大量丰臣家收藏的名刀被烧毁,两个月后越前康继在京都开始了修复工作,并在十二月前完成一期一振的再刃。再刃后的一期一振在庆安4年(1651年)前的某个时间点移到尾张德川家,并在幕末时代的文久3年(1863年)被当时的尾张藩主德川茂德献给孝明天皇。


所谓的“天下一振”这一说法只出现在江户时代的书籍中,而没有在安土桃山时代的刀剑书中出现过。按照《续应仁后记》中“天下一振ノ名物吉光ノ小脇指”的记载来看,这把和信长有缘的刀应该是把小脇差或者短刀了。



评论

热度(134)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